四川省宏博安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186 2817 8578 (李)
136 4805 3764(施)
誠則立 信則勝 安全評價 選宏博
Manufacturing quality sincere cooperation safety evaluation Choose Hongbo
“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做為實現中國夢的戰略思想高瞻遠矚,“科技興安”為戰略思想注入了靈魂。構建安全保障型社會進一步明確了戰略目標、戰略原則和戰略規劃,學習十八大精神,研究安全建設、安全保障,從戰略上講,就是要深化戰略體系,提出戰略舉措,制定主導戰術,這是時代賦予安全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施富強在現場指導工作。
一、安全生產戰略與主導戰術
近年來,“一千推”、“一百推”、“四個一批”、標準化建設、隱患排查、能力建設、信息化建設、應急保障建設等工作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這也是各級各部門積極響應“科技興安”主體戰略的戰術措施。但由于缺乏對相互間關系的系統認識和總體協調,在持續推進中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總結這幾年的經驗,應當確定主導戰術和主攻方向,抓住本質,統領全局。
(一)“綱”、“目”結合的主導戰術針對目前安全生產現實,應當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確定“以提高監管監察能力為綱,扎實推進標準化建設為目”的主導戰術,并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以應急救援建設為保障,形成全面、系統的戰略戰術體系。安全監管監察能力建設是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著力點,是適應高速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要求,是安全監管監察落實到操作層面的重要抓手。標準化建設是工業化發展的充要條件,是社會生產力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是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科學支撐。
安全監管監察能力建設是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協同提高,涉及**、省、市(州)、縣(區)、鎮(鄉)各級主體的統籌。需要以點帶面、統一規劃示范與普及;需要抓住“共性”,突出“個性”,多快好省地扎實推進。提高監管監察能力的長遠意義在于同步提高企業安全生產自控能力。在技術層面深化服務內涵,幫助企業建立符合自身特性、滿足行業共性的企業標準。這個標準應融合安全技術、隱患排查、應急處置和協同管理等要素。在監管層面上,督導企業完善組織保障、投資保障和常態管控。
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包含兩大體系:一是生產企業的標準化建設,二是行政監管的標準化建設。兩者互為支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行政管理的慣性在于要求被管對象按統一的標準化體系運行,而沒有把自己的履職過程納入標準化體系運行之中。形象地說,學校若沒有教學大綱、規范的教材,教師隊伍必然出現參差不齊的普遍現象,學生們的差距必然加大;教師履職過程沒有受到嚴格的管理,培養出的學生就不能保證達到普遍意義上的素質。
(二)信息化的支撐作用
信息化建設要圍繞能力建設、標準化建設和風險掌控為要務,摒棄狹義的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能的思想。否則,像建設高速公路及其收費站那樣,只重視流量和收費,必然導致信息網絡的浪費、閉塞,系統的癱瘓。因此,信息化建設整體上要滿足分級、分層、分權限掌控要求,要解決監管監察信息橫向收斂、縱向閉環的基本功能,才能有效地實現責任跟蹤,實現科學的過程控制,達到各項工作落實到操作層面的目的。四川省安科院研發的“一機全”、“一卡全”就是通過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將各部門、各職能的信息共享,各時段的工作相互銜接;對企業的狀態、從業者的狀態與監管過程進行實時、動態梳理,從而實現“橫向收斂、縱向閉環”的管理模式。
(三)應急救援的保障作用
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已經成為公共安全的重要部分,社會關注度高,責任重大。“5?12”、“4?14”和“4?20”抗震救災已展示出專業化救援隊伍的重要意義,應當從**層面上系統規劃,統籌建設,全面提高。安全生產的應急體系是相對出場最頻繁、應對專業技術層面最復雜的、工作環境最惡劣、人員及組織保障最為弱小的群體,這不能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應當從**戰略角度充分認識它的作用,給予合理的地位,才能實現健康成長。
二、五大理念的轉變
(一)模式示范重于技術示范,示范要有創建“特區”的價值理念
安全生產管理是系統工程,現階段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認識問題。單純的技術示范、標準化示范、行業示范不具備廣普性,已不能滿足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深圳特區的建設,不僅是表面上現代化城市的展現,也不僅是各項政策、體制、機制的創新,其核心價值在于統一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識,廣泛地消除了爭論和爭議,把理論探討付諸到了實踐與建設。“科技興安”戰略實施,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允許我們探討、徘徊,而迫切需要我們拿出建設“特區”的勇氣,打造具有典型特征的、立體的、系統的安全生產示范縣(區)。以安全發展戰略為指導,部署主導戰術主張,協同支撐體系和保障體系,充分發揮地方黨政組織的作用,大膽探索出一條“理念→模式→機制→體制”循環推進的創新之路。
四川省安科院在四川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四川煤礦安全監察局的統一部署下,選擇以礦山企業為主要經濟模式的米易縣,以創新工業園區為主要特征的新津縣和以都市建設為主體的錦江區為示范,研究“科技興安”的新模式,探索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新機制。
(二)安全科技產業是“科技興安”的主力軍
“科技興安”不是表現在大量“百度型論文”和“百度型成果”之上,也不是表現在推廣概念產品的形式上,而是要立足于創造出吸引社會力量、社會優勢資源,以專業化、工業化、規模化的姿態自覺進入安全生產科技領域的政策和市場環境,為全社會創建、培育、扶持公平公正的安全產業經濟鏈。早期安全科技產業不易摒棄農耕經濟意識的束縛,往往以幾項技術做起步,以行業準入為機遇,開展作坊式的制造。缺乏工業體系的價值理念和管理模式,產品質量不穩定、服務不健全、難以成為商品,必然影響安全科技的成長歷程。
我們應當大力提倡、鼓勵安全生產科研機構把工作重點放在政策與科技互動的創新模式上來,把社會的需求轉化為數學模型和功能樣機,聯合專業化優秀企業接勵開展產品研發與商品服務,引導科技產業走向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四川省安科院就是秉承這樣的理念,與四川九洲電器集團共建產、學、研、用共享的發展平臺,共同打造安全科技主力軍。
(三)“管”“控”分離,和諧監管
安全生產監管監察的職責在于“管”,企業的責任在于“控”。行政管理的目標是提高企業依法依規開展生產經營的自覺性和不斷提高控制風險的能力。長期以來,管控不分,責任不明,政府為企業包辦得太多,轉嫁風險、推卸責任的意識太普遍,在不自覺中培養了企業的依賴性、寄生性和非法違法意識,同時滋生了****。也許用“子不孝,父之過”來形容不太貼切,但至少可以表現出封建意識的潛移默化,幾千年的文化是基因,需要有序變異而逐漸適應新環境。
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之上的行政管理體系,把法律、法規、要求轉化為我們行政作為的工作標準。管什么就跟蹤什么過程,追求什么結果,考核什么成效,究其什么責任,以此培育體系,培養干部,服務社會。“管”要創新,“控”也要創新。“管”的創新重在依法、依規的剛性制度、貴在科學的過程控制和彈性極少的量裁準則;“控”的創新重在成效,貴在科學、經濟的控制方法和診斷—分析—設計—治理(DADT)的擬人化管理。安全生產的和諧監管必將是建立在“管”、“控”科學分離基礎之上的依法行政。
(四)管制、共治與自治
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工作起步的前十年,正是中國經濟不惜代價追求高速發展指標的成長初期,在缺乏充要條件的特定歷史時期,以“管制”為主要特征的行政模式,實現了**安全生產形勢的明顯好轉,建立并完善了法律法規體系和前置服務、行政監管、依法監察、應急救援等綜合管理格局,為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創造了條件。
為了實現2020年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的戰略目標,這十年困難更多,壓力更大,時空十分緊迫。加快建設以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為主,各級政府、企業、社會力量“共治”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是體制創新的迫切需求。即探索、示范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府監管、企業主控、社會制約的共治體制,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完善是政府工作的重點。所以,實現持續穩定好轉的標志,是建成有效的安全生產“共治”體制。與此同時,加快安全文化體系建設,因為,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根本性好轉的顯著特點之一是“自治”。標準化的根本成效在于企業達到企業標準。
(五)安全文化理念的轉變
文化是人類積累知識、傳承知識、掌控風險的基本要素。與其說是人類統治了世界,不如說是人類文化統治了世界。安全與健康是人類生存的永恒主題,控制物的狀態、規范人的行為、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人們的行為意識極大地依賴著所掌握的知識和制度約束。安全知識歷來都以常識的形式向大眾普及,安全教育作為文化教育的基礎內容,應當納入基礎教育、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等各個教育環節。這樣,培養出的工程師才具備設計標的外觀、功能的同時,自覺地融入安全設計;培養出的政治家、經濟學家才能在政策的研究中自覺融入安全理念;培養出的全民意識才有安全生活與生產的自覺性。
在目前缺乏基礎與學歷安全教育的背景下,依靠互聯網,建設安全科普網,使安全常識伴隨著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從網絡進入家庭,從家庭走進社區,從社區走向社會,從社會滲入崗位,形成安全文化教育、專業教育、操作技能教育三位一體的長效體系,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才具備實現的條件。
三、安全科技工作的系統思考
安全評價科技工作也是一項系統工程,要解決政策與科技的互動、科研與產業的互動、研發與示范的互動、學科與創新的互動等四個層面的問題,進而建成系統的、有機的發展模式。政策與科研的互動,重點研究社會與政策的需求和科技的支撐,也就是將需求轉換為物理模型、數學模型,并研發出功能性樣體,這是安全生產科學研究機構的主要職責,是引領安全科技發展的創新活動;科研與產業的互動,著重解決科學研究與行業生產企業的需求和科學研究引導安全產業的發展兩方面問題,要依靠科技進步,滿足行業發展,促進安全產業走工業化的創新;研發與示范互動,要秉承務實、求實的態度,通過示范去偽存真,刪繁就簡,實現設計、工藝、制造、檢驗、維護完整的標準化運作模式;學科與創新的互動,既要豐富安全學科的內涵,提高社會對安全科學的系統認知度,又要圍繞安全核心理念博采眾長,加快二級學科的體系建設。以研究災變機理,賦予科學靈魂,夯實科研基礎;以“人、機、物、法、環”的辯證關系,“天人合一”的傳統思想,為風險標的建立起科學的健康檔案,推動全壽命期的診斷—分析—設計—治理(DADT)循環保健工程,讓安全科學服務于各行各業。
四、四川省安全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多點多級”經濟大發展戰略,安監工作未雨綢繆,將面臨空前的挑戰。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推進,西部省份不可避免的引進讓安監人、環保人揪心的項目。怎樣應對現實,我認為:一是牢牢抓住“三同時”,科學豐富“三同時”。即與時俱進地將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重大危險源測控系統、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安全標準化建設等剛性要求納入“三同時”之中;二是科學完善動態機構建設標準,合理調控崗位配置;三是加快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步伐,積極培育安全科技服務體系和應急保障體系,整合社會公共資源,全方位提升應急保障能力;四是科學開展園區規劃,有效控制、減少各種風險的影響空間等;五是重視安全科學研究、安全教育建設和地方性法規建設,使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有法可依、有據可理、有術可控、有人可為。
五、展望
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順應了人民群眾對“中國夢”、“安全夢”的期待,已經成社會共識。和諧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共享安全成果的平衡發展狀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社會風險度也隨之提高。同時,社會的發展,必然導致可接受風險的能力下降。因此,發展是硬道理,安全是硬指標。解決不斷提高的社會風險度和不斷下降的社會可接受能力是安全工作永恒的主題,從事安全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要深刻領會十八大精神,在安全監管監察工作創新實踐中不斷落實“科技興安”戰略,推進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實現**富強、人民安康的宏偉目標作出歷史性的貢獻。
總經 理(李曉玉) :186-2817-8578